比特幣挖礦一直是加密行業的熱門話題。作為獲取比特幣的重要途徑之一,挖礦不僅受到持續關注,而且許多公司如Marathon、Riot、CleanSpark依靠挖礦成功上市,並獲得了貝萊德、先鋒領航等知名投行的投資。顯然,礦業已成為比特幣投資領域的重要一環。
然而,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也有不少人開始質疑比特幣挖礦的盈利能力。因此,本文將探討影響比特幣挖礦收益的關鍵因素,幫助讀者理解當前挖礦的盈利前景。

比特幣挖礦收益的計算方法
比特幣挖礦收益的計算方法涉及收入和成本兩個部分。首先,比特幣的總收益取決於礦工在一定時間內預期能挖到的比特幣數量乘以市場價格,即:總收益 = 挖到的比特幣數量 × 比特幣價格。
挖到的比特幣數量主要由礦工的算力、全網算力的比例以及區塊獎勵決定,具體公式為:挖到的比特幣數量 = (礦工算力 / 全網算力) × 區塊獎勵 × 時間段內的區塊數。
儘管挖礦難度理論上應根據全網挖礦難度計算,但在全網算力較為穩定的情況下,可以使用全網算力來簡化計算,因為這樣的近似計算與理論值的偏差通常不大。
成本方面,主要由電費和礦機功耗構成,計算公式為:成本 = 礦機功耗 × 電價 × 時間。
在第四次減半後,區塊獎勵降至3.125 BTC,每天產出144個區塊(理論上每10分鐘一個區塊)。因此,每天的挖礦淨利潤可以這樣計算:淨收益 = 比特幣價格 × (礦工算力 / 全網算力) × 450 - 礦機功耗 × 電價 × 24。
什麼情況下比特幣挖礦還有利可圖
根據之前的討論,我們知道收益的主要決定因素包括比特幣價格、礦工算力、全網算力、功耗以及電價。比特幣價格和全網算力會根據市場波動實時變化,而礦機算力和功耗之間存在關聯:擁有更多礦機的礦工算力更大,但相應的功耗也更高。更先進的礦機芯片能提供更低的功耗比,即更省電。此外,電費則取決於礦工的地理位置。
以2024年數據為例,全網算力約為600EH/s,比特幣價格在$50,000至$70,000之間波動。當前主流礦機的功耗比在42W/T到12W/T之間,而電費則因地區而異,從每千瓦時$0.01(中東及非洲等地區)到$0.075(美國部分州)不等。
假設所有情況下接入的礦機算力均為1PH/s,比特幣價格較低為$50,000,來看幾種不同情況下的挖礦淨收益:
- 使用高能耗礦機(42W/T),且電費較高($0.075/kWh)時,一天的淨收益為:$50,000 × (1/600,000) × 450 - 42 × $0.075 × 24 ≈ -$38.1,這種情況下將會產生虧損。
- 使用中等能耗的礦機(29W/T),同樣高電費情況下,一天的淨收益為:$50,000 × (1/600,000) × 450 - 29 × $0.075 × 24 ≈ -$14.7,依然虧損。
- 若電費中等($0.04/kWh),使用同樣的中等能耗礦機,一天的淨收益變為:$50,000 × (1/600,000) × 450 - 29 × $0.04 × 24 ≈ $9.66,此時能實現微小的盈利。
根據上述分析,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結論:當比特幣價格較低($50,000)且礦機能耗高(42W/T)時,只有在電費極低($0.01/kWh-$0.037/kWh)的地區才有盈利空間。例如,在電費最低的情況下,即便使用較老的礦機,一天的淨收益也能達到:$50,000 × (1/600,000) × 450 – 42 x $0.01 x 24 ≈ $27.42.
如果所在地區的電費處於中等水平($0.037/kWh-$0.05/kWh),建議使用能耗不超過31 W/T的礦機。這樣即使電費達到$0.05/kWh,也不必擔心虧本。
在電費相對較高的地區($0.05/kWh-$0.075/kWh),應選擇能耗低於20 W/T的最新型號礦機,如Antminer S21 Pro或WhatsMiner M63,不過這些礦機的購置成本較高,請慎重考慮是否從業挖礦。
然而,如果比特幣價格上漲至$70,000,即使在電費中等($0.04/kWh)且礦機能耗中等(29W/T)的情況下,每日淨收益也能達到:70000 × (1/600,000) × 450 - 29 × $0.04 × 24 ≈ $24.66.
若比特幣保持在$70,000這個價格,在電費極低($0.01/kWh)的情況下,即使使用能耗較高的礦機(42W/T),每天的淨收益也能達到$42.42。如果使用的是能耗中等(22W/T)的礦機,每日淨收益更是可達$47.22。
因此,比特幣挖礦在多數情況下仍可盈利。在電費極低的地區,即使使用舊型號的礦機也可盈利,這樣還降低購置成本,但維護費用可能會稍高。然而,在電費高昂的地區,選擇能耗低的新型礦機或在比特幣價格更高時出售,是確保盈利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