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挖礦機器算力越大,礦工在礦池爆塊後分配到的收益也就越多。礦工朋友在瀏覽各大礦池官網時,經常會看到兩個數據:全網算力和礦池算力。聽到這,肯定有些新人礦工朋友區分不出這兩個概念有什麼不同。實際上,全網算力指的是該幣種的整個網絡算力合計有多大;礦池算力則表示本礦池提供該幣種的算力有多大。
算力代表的是挖礦機器的計算能力,具體來說就是指礦機每秒可以執行的哈希運算的次數。以比特幣為例,比特幣挖礦其實是通過不停的計算找出一個符合函數要求的隨機數的過程。主要的算力單位從小到大有H/s、KH/s、MH/s、GH/s、TH/s、PH/s、EH/s。
算力的最小單位是H/s,每秒做一次計算機隨機的Hash碰撞,就叫做Hash/s,簡寫成H/s。往後每隔一千划為一個單位,1K=1000H 1M=1000K 1G=1000M....依次類推。目前的主流礦機額定算力大概是70-120TH/s,像神馬礦機M30 S++,官方的額定算力為112TH/s,當前比特幣的全網算力為100EH/s,相當於當前有89.3萬台神馬礦機M30 S++在挖比特幣。
不過不同的幣種,挖礦算法可能是不一樣的,像比特幣採用的是sha256算法,以太坊是Ethash算法,門羅幣則是Randomx算法。算法不同的幣種,專用礦機是不能共用的,像ASIC礦機就是比特幣sha256算法的專用礦機,它就不能挖以太坊這種複雜算法的幣種。
另外,因幣種挖礦算法不同,算力單位的稱呼也有所不同,如ZEC、ZEN等採用Equihash系列挖礦算法的幣種,算力最小單位為Sol/s;AE、GRIN、BFC等採用Cuckaroo系列挖礦算法的幣種,算力最小單位為Graph/s。本質上,以上兩種最小算力單位與H/s沒有區別,也是往後每隔一千划為一個單位。
礦工朋友對礦池算力的基本內容有了大概的瞭解,已經迫不及待的想去選擇一家礦池,進行挖礦,千萬別急!這時你必須要警惕的一件事——算力波動。由於礦機運行狀態、工作環境、網絡連接等因素的存在,導致所有礦機都可能會出現算力波動現象。較大幅度的算力波動會導致礦工收益不穩定,往往達不到理想收益值。
ViaBTC微比特礦池為廣大礦工著想,早在一年前就推出算力告警功能。礦工朋友在登錄ViaBTC.com官網後,點擊左上角的【礦池】進入【用戶面板】,拖到底部出現【算力變化告警】,然後設置完相關的參數,點擊【確認】即可。您還可以通過下載ViaBTC客戶端或是關注ViaPool微信公眾號及時接收告警信息,來保證您的挖礦收益。
說到最後,其實礦工的挖礦收益不僅與選擇的礦池相關,還受當地電價的影響,礦工的最終收益=礦池爆塊後根據你算力佔比分配的收益-礦池扣除的手續費-礦機的電費-礦機維護成本,這些影響到最終收益的因素都需要礦工去好好考慮,拿捏。